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动态信息>业界资讯

应急的召唤 使命的担当

发布日期:2016-01-21 信息来源:中国环境报字号:【

1月6日上午9时30分,朝鲜发生疑似核爆事件,10时许,环境保护部发布2016年1号应急指令,宣布进入二级应急响应状态。

接到指令后,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迅速响应,紧急部署。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任张志刚、书记梁士彪、副主任柴建设做出重要指示,要求应急监测、指挥队伍尽快准备。

14时,应急队伍出发前又与环境保护部指挥室进行了短暂的视频会议。会议上,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进行了战前动员和部署,所有应急响应人员备受鼓舞、斗志昂扬。

15时许,由一辆应急指挥车、一辆移动实验室车、两辆越野车组成的应急响应队伍完成集结,准时出发。应急队伍主要由核应急与辐射环境监测部同志组成,由核应急与辐射环境监测部主任岳会国带队。同时,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周启甫、核燃料与放射性废物部主任刘新华作为专家组成员,信息所戴文博作为舆情组成员也加入队伍当中,应急队伍共计19人。

1200公里,17小时车程。

1月7日上午9时,风尘仆仆抵达目的地的同志们迅速展开工作,另行抵达的中心总工柴国旱与周启甫、刘新华组成前沿指挥部的专家组“铁三角”,迅速投入到形势研判的工作中;岳会国、杨斌作为监测组的负责人迅速投入制定监测方案的工作中。

监测队员李宏宇、董淑强、韩善彪、李文峰、邱学军不顾疲惫困倦,为了指挥部能够尽快拿到准确的监测数据,立即开展工作:卸车、开箱、预热、校准调试,一次次演练和实战中积累经验此时充分发挥了作用,严寒和破晓前的黑暗并没有减缓监测队员的行动,现场监测全面开展。

岳峰作为前沿指挥部唯一的“机要秘书”,每天负责数次例会、形势分析会的会议记录,起草了前沿指挥部所有的工作简报、应急指令、发送到每位一线应急人员手中的慰问短信。几天下来,竟没有机会与两岁的儿子说几句话。

郜建伟负责的是应急指挥车的运维,二道白河零下20多度对通讯设备和他都是考验,为了确保前沿指挥部与部总指挥之间的联系,他不畏严寒只穿了单薄的衣衫——空间太小,他穿不了太厚的棉衣,零件太小,他戴不了手套。

坐镇北京总指挥部的应急响应人员,作为环境保护部整个辐射应急体系的中枢和前沿的坚实后盾,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。

协调组人员迅速确认应急设备运行状态,及时完成环境保护部应急办与各部委、各地区监督站和应急监测中心,以及吉林、辽宁、黑龙江、山东四省的环保部门及其辐射环境监测机构的联络;根据应急办主任的指令,编制了多份《辐射应急工作指令单》; 1月6日当晚22时,第一期《应对朝鲜第四次核试验信息简报》编制完成,为《环境保护部值班信息》提供了重要素材。

辐射事故分析与评价组紧盯辐射事故相关的数据和信息,时刻关注不停变化的气象数据,利用后果评价软件进行放射性后果评估,预测事故发展的趋势,为国办、中办、环境保护部应急办和相关省应急机构提供事态进展研判信息,以供决策应对参考。

监测组负责辐射环境监测中心报送监测数据的汇总和校核,对每份文件涉及的37个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、3个移动监测空气吸收剂量率、24个气溶胶采样点、15个气碘采样点数据逐一审核把关,确保数据的准确性,为分析研判提供数据支撑。

舆情信息组采用专业系统和人工搜索相结合,全面拓宽信息收集渠道,密切加强对倾向性、预警性信息的收集、汇总和分析研判;同时,及时调查跟踪了日本、韩国、美国、俄罗斯、英国、联合国、全面禁核试条约组织(CTBTO)等国外媒体、政府及国际组织对这一事件的报道,筛选出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并进行翻译,开展国际信息专报的编制和报送。

后勤保障组也为整个应急组织的运转提供了食宿、交通运输的保障,得到了应急人员的一致好评。

近年来,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立足“技术审评中心”、“技术研发中心”、“信息交流中心”和“人才培养基地”的定位,“精细化”管理持续深入,能力建设全面提升。在这次朝鲜核应急响应过程中,他们准确高效地完成了使命。

  生态环境部 国家核安全局 回到顶部